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均有心率增快及心电图异常,75%有血压升高。尸检发现猝死者心肌细胞均有明显改变。结论:苯丙胺类可导致心肌细胞严重损害,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目前新型毒品中被使用最多的是苯丙胺类,如冰毒(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麻古(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其在理化性质上均相似,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其中MA中枢兴奋性更强,而MDMA致幻作用更强。新型毒品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是滥用人群广泛,已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短期内多次摄入新型毒品,血浆中有毒代谢产物…

2013年9月11日 0条评论 4355点热度 4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行为较普遍,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实施干预措施,以减少滥用冰毒行为的发生。 云南省瑞丽市地处中缅边境,毗邻著名的境外毒源地“金三角”,长期以来以海洛因和鸦片为主的吗啡类毒品严重泛滥,亦是国内在吸毒人群中首次爆发HIV感染与流行的地区。自2005年以来,瑞丽市针对吸毒人群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显著减轻了毒品危害和经注射毒品途径传播的HIV感染。但是,通过对MMT患者逐月进行的常规尿检检测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的现象。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吸食后对中枢…

2013年9月10日 0条评论 4210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对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毒品技能等的影响 方法:根据数字表随机抽取50名进入试验组,50名进入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对象接受由研究者及强制戒毒所的心理医生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干预后3个月进行两组间认知、态度以及应对新型毒品的技能的比较。 结果: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滥用者对待新型毒品的认知相比,除了“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及“服用新型毒品后可出现幻觉妄想”外,其余各条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01):干预后3个月…

2013年9月9日 0条评论 509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1 社会帮教针对性不强,宣传工作不深八、不遣彻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吸毒高危人群的社会帮教系统,社会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很难从思想与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在禁毒宣传工作中强调毒品的危害成分很多,而对吸毒者挽救的成分不多,也很少从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等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不通过宣传让大家掌握一些排遣压力、苦闷的方法,了解一些危机环境下获取帮助的渠道,再广泛的宣传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社会帮教工作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社会帮教工作由禁毒委员会、戒毒所、派出所、社区…

2013年8月30日 0条评论 4269点热度 6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毒人员教育、治疗的场所。强制戒毒所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完善对戒毒人员的管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启示,人性化管理是强制戒毒所改造吸毒人员、确保强制戒毒所安全的重要措施。强制戒毒所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对以往的管理理念的全新变革,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的归朴返真,而管教民警的身体力行,将促进这一科学理念的实践进程。通过强制戒毒所管教民警的工作实践,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现与大家探讨如下: 吸毒,是个社会问题,在吸毒人员进入强制戒毒所戒毒后,管教民警面对的是一个个情况各异的…

2013年8月25日 0条评论 3855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一、美沙酮维持治疗量的问题 目前,很多资料均证实,瘾君子的反复复吸被认为足一种慢性脑病,当然也有行为方面因素在内。既然是一种慢性病,维持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什么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是以使用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的最少剂量控制症状,减少药物副反应达最低限度为目的。其剂量应为治疗量的三分之一,老年人为五分之一。量过大,造成浪费,给患者带来危害。所以,美沙酮维持治疗量的掌握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握美沙酮维持量,成瘾者应先住国家认可的戒毒机构进行一段时间脱毒治疗,确定维持治疗量,向美沙酮维持治疗点推荐。 二、美沙酮维持治疗…

2013年8月24日 0条评论 4179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141424344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