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内控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体会到控制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身的行为。而外控者则往往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为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控制自身行为。 大量有关控制源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内控性低,有着比较高的外控倾向。他们较多地相信行为的结果由外部因素所控制,而较少地相信成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缺乏自我把握和控制能力,所以更多地将戒毒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虽然导致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的外部因素很多,但其…

2012年9月4日 0条评论 450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心理毒瘾 心理毒瘾,又称精神依赖性,指的是已形成毒瘾的吸毒者的心理觅毒渴求与通过重复用药所达到的欣快感的内心体验,还称为“想瘾”或“心瘾”。对此的一般理解为:吸毒的人在生理毒瘾戒断后,仍然还会有强烈的吸毒欲望,并对这种重新吸毒的欲望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毒瘾之下产生的行为被称为“强迫性觅毒行为”,也就是自己控制不住地出去寻找毒品,千方百计满足吸毒需要的行为。这是心理毒瘾的一个主要特征。 强迫性觅毒行为 比如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吸海洛因的青年戒毒多次没有成功,最后被送去劳教三年。三年的时间里他痛下决心:一…

2012年9月1日 0条评论 5320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强制戒毒的政策法规 为了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最终消除毒品危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禁吸戒毒工作,采取强制戒毒与社会帮教相结合的综合戒毒治疗康复措施,努力教育挽救吸毒人员。 中国法律规定,吸毒必戒。为此,各地建立了吸毒人员调查登记制度,建立了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定期收集数据资料,及时掌握吸毒人员情况。国务院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有关部门制定了《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和《戒毒药品管理办法》,规范了全国的戒毒治疗工作。国家还建立了药物依赖性研究中心、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药物依赖治疗中心和麻…

2012年8月30日 0条评论 5154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生理戒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刚才已经提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进入强制戒毒所之前,绝大多数学员都曾经自己或在家人帮助下在家里戒过毒。我们深深地理解,其实每个人在最初的想法里都是摆脱毒瘾,没有多少人是甘心情愿想让它俘虏的。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自行戒毒都是失败的。有的甚至加剧了毒瘾的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脱毒是非常痛苦的,生理戒断症状的袭来使许多人难以忍受这巨大的折磨,而放弃努力、图一时之快去了。 2.家庭环境下,控制不严,方法不正规,不能完全断绝吸毒者觅毒的途径和希望,而且熟悉的环境,还将激发所…

2012年8月29日 0条评论 4473点热度 1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吸毒会导致死亡吗?吸毒致死的原因分析 已有资料表明,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0-15年。25%的吸毒成瘾者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后死亡。也就是说约1/4的吸毒者会在30-40岁死于与吸毒相关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吸毒者是在20岁前后开始吸毒的。近年来开始吸毒的年龄还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在有些国家中学生吸毒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15倍。根据美国的估算,海洛因滥用者不到全美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每年直接死于海洛因中毒者就高达6000人。根据英国的估算,每年海洛因吸食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6%-3…

2012年8月27日 0条评论 6641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吸毒、性与性疾病——女性吸毒的危害 近年来,丑陋的吸毒现象又死灰复燃,目前,国内较多报告了性乱或吸毒对性传播疾病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为了解吸毒人群中性乱女性的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吸毒和性乱对性传播疾病的协同作用的影响,提供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依据,他们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综合分析其研究成果。 吸毒女性以青少年为主,大多为17-35岁左右,她们文化程度低,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相当肤浅,所从事行业以服务业为主,易受他人之引诱,走上吸毒和卖淫的邪道。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对感染或传播…

2012年8月26日 0条评论 36159点热度 0人点赞 毒品检测网 阅读全文
159606162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