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毒品预防教育实证分析
毒品的成瘾性特点使吸毒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毒品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吸毒人员复吸率很高,导致“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而,毒品预防教育依然是中国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随着学生与社会接触日益频繁,在毒品问题上,学校已不再是高枕无忧的“净土”。而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对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易受外界影响。若中职生对毒品形成错误认知,则有可能会产生吸毒行为,甚至染上吸毒的恶习,一旦染上毒品将祸及终生;若能得到正确的指导,让其知晓吸毒的危害,就能使其主动拒绝吸毒行为,这一时期是禁毒工作的一个关键变化期,此时接受的行为教育易形成较为固定的行为习性,因而,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系统传授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对于学生,尤其是中职生,急需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随着“全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依据,以《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抓手,并结合中职学生特点,通过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如专题知识讲座、主题教育课和知识竞赛,还有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小报评比、禁毒口号征集和禁毒小公仔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一定要坚决杜绝毒品进学校。为了增强中职生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治本作用;并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通过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后,对毒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否提高,对待毒品的态度行为有否改变。我们于2011年12月对1126名中职学生和2012年3月对901名中职学生进行了毒品预防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依据。
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主要在于调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后,中职学生毒品的认知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后,中职学生对待毒品的态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吸毒行为的是否有影响与变化;中职学生认同的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模式和对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便为进一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依据。
1.实证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本校四个校区(即现代职业学校的华阳校区、安龙校区、番禺校区和新渔校区),三个年级的学生(除高三实习学生外),年龄为16~18岁,第一次人数为1126名,第二次人数为901名。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二次问卷调查方法基本相同。所用问卷均采用上海市长宁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设计的《上海市长宁区毒品预防教育情况调查问卷》。为了避免被调查者对问卷产生厌倦感,我们对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序号在第二次重新进行设计与调整,问卷分为五个部分:有关毒品知识的认识、有关毒品法规的了解、有关禁毒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待毒品的态度和对毒品预防教育的认同感,共22道选择题。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不向中职学生个人作反馈,要求学生认真、实事求是完成问卷。完成问卷的时间为一节课,并当场收回。
2.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于2011年12月开展了全校性的毒品预防教育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1126名,覆盖了安龙、华阳、新渔、番禺四个校区三个年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有关毒品的知识,但对认知的正确认识率不高。而且,被调查者对于有关毒品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是电视、报纸以及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调查显示,广大中职学生虽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知道要远离毒品,80%以上中职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并认为禁毒很有必要,愿意参与禁毒活动。但依然有为数不少的被调查者对毒品充满好奇,甚至有个别被调查者向往偷偷尝试。有部分中职学生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遥远,学校开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无所谓,与自己无关。第二次调查的问卷发放了问卷共计901份,回收问卷共896份,有效率为99.44%。我们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根据调查设计的维度从知识的了解、法规的了解、历史的了解、态度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描述。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描述,我们可以明显地获得以下信息:
①从总体上看,中职学生对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如在关于海洛因是否是合成毒品的认知,无论是第一次调查还是第二次调查,80%的学生能够正确加以认识,而且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学校的教育,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也有所提高,第二次正确认识达到了86.54%,比第一次调查的正确率提高了13%。而且对毒品的危害性认知水平是比较高的,我们从数据中清晰地看到中职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知:吸毒会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97.73%)、吸毒会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97.16%)、吸毒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90.92%)、吸毒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91.48%)、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91.48%)。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中职学生对毒品危害性认知水平。
②中职学生对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是知晓的。我们从数据可以知道,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的调查,均有55%以上的学生知晓“非法种植罂粟多少株以上,将处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没收财产?”和“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行为,属于什么?”的法律知识。中职学生对禁毒历史的了解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如,“在中国历史上用烧毁毒品的办法实施禁毒的第一人是谁?”第一次调查能够正确回答的百分比是76.25%,第二次达到96.02%,正确率提高了近20%;关于“1909年,在上海召开什么会?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禁毒大会”,第一次调查正确率为62.79%,第二次调查达到了72.73%,提高了近10%。
③中职学生对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给予了积极评价。从数据中显示,面对“假如你有位同学或朋友吸毒时,你会怎么做?”场景,80.11%的被调查者回答不仅应该远离毒品,而且要教育身边的人不能接触毒品。比第一次调查数据高出了10%,在关于“当你和同学在迪吧里玩时,如果有人向你们兜售“小药丸”,你会怎么做?,面对有人向自己兜售“小药丸”时,被调查者的80.68%选择避而远之,并且去报警;比第一次调查数据也高出了10%。两个10%表明在比较短时间内,学校教育开展的禁毒教育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数据生动地显示,85.80%的中职生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83.52%的中职生认为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很有必要,可以多了解一些毒品知识,从预防做起,还可以参与社会禁毒公益活动。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在中职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对青少年防止和杜绝毒品侵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多地掌握有关毒品的知识,端正对毒品的态度,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但是,对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后,我们认为中职学生对毒品以及其危害性的认知尚未达到我们教育的预期,如仍然有13.64%中职学生对海洛因是否是合成毒品的认知发生错误,在回答“鸦片、大麻、罂粟籽。
你知道哪些属于毒品的原料和半成品”时,相当比率学生的选择是错误的。在对毒品的态度方面,数据显示在第二次调查中,有8.52%中职学生认为对毒品知道得越少,就离毒品越远,知道得越多越会引发好奇。他们在回答对待毒品的态度时选择“与自己无关,不去想它”。当询问“假如你有位同学或朋友吸毒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时,1.14%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吸毒者自己的事,吸毒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只有17.0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再与他接触或者少交往。在有关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方面,由于需要有意识地去识记,而且要花一定的意志努力和时间,显然中职学生不愿意花工夫去识记,所以这些方面的进步不明显。再则是中职学生对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存在一阵风来一阵雨的现象,是属于狂风暴雨式的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吸引力。
二、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禁毒教育深入人心。毒品预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性对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活动中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如学生手工社团开展制作“禁毒小公仔”,进行评比与爱心义卖活动等,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宣传画、广告贴、禁毒小报的展示等。还可以采用同伴式的方法,开展自主式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对高三实习生进行职前培训并融入防范毒品意识教育,开展找一找即将从事的职业中,可能会遇到的涉毒现象,并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等。又如,第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毒品的好奇心是中职生可能涉毒的主要原因。学校有效地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从拒绝毒品诱惑入手,帮助学生构筑心理防线,学会拒绝毒品的基本方法,拥有自我防范的意识。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耐挫能力等。第二次调查问卷显示中职学生对毒品的好奇心大幅下降,选择在迪吧偷偷购买“小药丸”的人数为零。
2.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将禁毒、防毒教育落到实处。中职学生一毕业就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而且大多数是服务性的工作,为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能够创造很好的业绩,必须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将禁毒和防毒教育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使他们负起社会的责任、法律的责任和道德责任,这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营造禁毒防毒的宣传教育氛围。调查表明,不仅学生,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毒品的知识及其危害性知之甚少,所以有必要先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使教育者弄清和掌握毒品方面的知识以及禁毒教育的方法步骤。可以将禁毒防毒知识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栏、视频、广播等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一是“请进来”,邀请社会专家名人来校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案例分析会,通过组织师生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师生对禁毒防毒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身免疫力,杜绝涉毒行为的发生;二是“走出去”,去戒毒场所聆听现身说法,增强对毒品危害的感性认识,接受警示教育。
三、重视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系万仁德副教授就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指出:“温馨家庭,浓浓亲情,绵绵关爱,是拒绝毒品的天然屏障,它能减少成员涉毒危险,使家庭成员对毒品具有更强的免疫力。”这位学者呼吁:“多想想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让亲人感受到你绵绵不绝的爱和家的温暖,少出现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拒绝毒品就有了重要的社会基础。”据调查,85%以上的人吸毒都是由家庭不和或事业不顺引起的。因此,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为了青少年能形成健全人格与积极心态,远离毒品等社会丑恶现象,父母及家人有责任和义务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家人都要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并与之建立朋友似的关系。父母亲应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开始培养其良好的健康习惯。大多数吸毒者在吸毒前就已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如盲目追求时髦、好挥霍、吸烟、赌博等。对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说,吸毒是积累了不良习惯后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所以,对有着不良健康习惯的青少年,家长应给予特别重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帮助他们改掉恶习,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诚实守信、按规则行动、做事认真负责、不贪小便宜等。
最后,由于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具有引导性和先行性,因而社会各界应加大禁毒宣传力度。针对当前青少年对毒品认识的误区,禁毒部门和宣传部门可组织编写、出版禁毒题材的书籍、报刊及杂志,制作、播放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电视节目,还可开展大小规模的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用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形象,向公众宣传毒品知识及毒品给个人、家庭、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严重危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禁毒活动。有时,禁毒教育也可强行灌输,张贴招贴画、发放小册子等,并且经常更新。或者,在社区和校园里开辟专用空间,定期更换宣传内容,给青少年一种强烈的印象,就像商业广告那样反复对他们进行刺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