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以及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吸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药品(毒品)。又名“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或“假日毒品”。目前,全世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吸食人数仅次于大麻,居第二一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罗锋在2004年2月12日召开的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指出,中国吸食摇头丸、氯胺酮及其他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人数旱不断上升趋势,且多种毒品交叉滥用的情况十分严重。据调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占到整个吸毒人数的6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超过90%。2005年5月26日,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凤瑞介绍,在娱乐场所内滥用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人数迅速上升,滥用比例已从2001年的2.5%上升到2004年的9.5%。被专家称为“2l世纪毒品”的新型毒品,大有取代海洛因成为吸食毒品群落最主要消费品之势,这些新型毒品的流行已构成对我国禁毒的新的严重威胁。
一、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
新型毒品传人我国已有10余年,其种类不断翻新,蔓延快,吸食人群和地区不断扩展,危害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
(一)蔓延速度快
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分为兴奋剂、致幻剂、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以及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4类。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及安钠咖、三唑仑等在部分地区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而在娱乐场所,人们主要吸食摇头丸和氯胺酮,.
1996年,苯丙胺类毒品的新成员——“摇头丸”从香港闯入广州,并不断向云南、广东、湖南和上海蔓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在全国大中城市的许多歌舞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K”粉的现象相当普遍。1996年专家预汁在未来5 -8年内吸食“冰毒”的人数有可能与吸食海洛因的人数逐渐接近,到2010年,“冰毒”及其它苯丙胺衍生物甚至有可能超过海洛因而成为首选的“销魂药”。从1999年起,我国苯丙胺类毒品的缴获量开始大大超过海洛因、据统计,2000年全国苯丙胺类毒品的缴获量是20.9吨,海洛因是6吨.2005年全国共缴获海洛冈6.9吨、冰毒5.5吨、鸦片2.3吨、摇头丸234万粒、氯胺酮2.6吨。2005年广东省缴获海洛因280千克、冰毒1. 23吨、摇头丸386.7千克、氯胺酮晶体489. 16千克。2005年云南缴获冰毒2.62吨,占全国48%。而且缴获冰毒数量第一次超过缴获的海洛因数量。
此外,近年来,各地查获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不断增加。广东省查获滥用摇头丸(含k粉)的人数为:2000年600人,2001年5 000人,2002年6 700人,2003年8 826人,2004年10 430人一黑龙江省2003年登记在册的34 000名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片剂、“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占85%以上,其中哈尔滨市达到了95%。据公安部最新资料显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吸食新型毒品人数已超过吸食传统毒品人数。
摇头丸、氯胺酮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滥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不少吸食者对摇头丸、氯胺酮的危害缺乏认识。由于摇头丸、氯胺酮在服用后成瘾时间比较长,且大多在特定场所内才发生作用,身体依赖性不强,突然停止使用后不出现显著的戒断症状,使吸食者错误地认为海洛因、鸦片是毒品,摇头丸、氯胺酮不是毒品,服用后没有多大危害、一部分青少年甚至认为吸食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十分时尚,能找到所谓的灵感,吸食海洛因等麻醉品已被认作“老土”,是一种落伍的行为。
二是摇头丸、氯胺酮的兴奋效果迎合了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心理需要二近年来,吸食的摇头丸由多种兴奋剂(冰毒、MDMA、麻黄素、咖啡因、氯胺酮、解热镇痛药等)所构成,吸食者在吸食后会很快产生精神快乐的感觉,性格开放,警惕性放松,容易与陌生人交流并产生好感,多数吸食者承认他们此时出现脱离现实的妄想和幻觉,其得意洋洋、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而氯胺酮的最大特点是在亚麻醉剂量状态下,吸食者出现躯体与意识相分离的感觉,宛如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俯视人间或感受缥缈虚无的世界。吸食摇头丸、氯胺酮产生的这些感觉对于处在高度紧张、快节奏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来说迎合了某种需要,因而造成这类毒品流行。氯胺酮药效持续时间不长,最多1个钟头,吸食者也比较容易恢复神智,吸食后没有摇头丸难受,还有迷幻效果,因此很受“欢迎”。
三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由于海洛因生理依赖性的严重反应和注射痕迹明显的特点,已经深深地被社会认识,吸毒者不但容易被人们识别和也易遭受心理和生理的伤害,而且也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因此,寻求一种“安全”的毒品成为吸毒者和贩毒者共同的目标。由于摇头丸、氯胺酮可口服、鼻吸,而且,生理依赖不明显,自然成为吸毒者和贩毒者追逐的对象。一些年轻人甚至误认为摇头丸、氯胺酮不属于法律打击的对象,冈此,吸食摇头丸、氯胺酮成为一种“时尚”。另外,对海洛因等主要毒品的来源地的打击力度加大,造成海洛因的产量减少,使得吸毒者不得不考虑改变用药。而且由于以前人们对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冈此,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对它们的严厉打击,这也是造成滥用的重要原因。
四是容易合成,成本低,贩卖可获高额利润。在盛产新型毒品的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厨房工厂”的说法,意即有个普通厨房就可以生产新型毒品。一粒摇头丸的成本价不过几元,在广东等地的批发价也不过一、二十元;而氯胺酮的成本价也就是几十元一克,批发价在200元左右。可到了内地,一粒摇头丸的价格是80元到150元;氯胺酮大约卖到1000元到1200元左右,比海洛因的价格还高很多。高额的利润必然刺激疯狂的制毒、贩毒犯罪。因此,在有的地方一些生意好的娱乐场所,购买摇头丸、氯胺酮就像买啤酒一样容易,自然导致吸食毒品的泛滥。
五是娱乐场所默许、包庇、纵容贩卖和吸食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泛滥和娱乐场所的非法经营有密切关系,甚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有的娱乐场所经营者为了招揽生意、刺激消费和凝聚人气,对毒品交易和消费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还与贩毒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直接在娱乐场所从事毒品贩卖。有的小酒吧经营者本身就是吸毒人员,开设酒吧就以毒品招揽生意,以毒品为“促销”手段。有一家高级酒吧,半年内因出现吸毒违法现象,被警方查处了1 1次。有的场所业主对管理持对抗态度,其内部防范查处的措施严密,常常采取一些反侦查手段,妨碍公安机关的查处。
六是受行政干预的影响。娱乐场所多为外资或合资经营的,一些地方政府担心影响外商投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在对娱乐场所的正常管理中缩手缩脚,更不敢去娱乐场所查线破案,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使娱乐场所成为新型毒品滋生蔓延的土壤。
(二)高发人群年龄段集中
在西方社会,新型毒品滥用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社会各阶层。在我国,吸食新型毒品的群体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公司职员、演员、大学生和国家公务员等其他社会阶层扩散。
目前,娱乐场所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毒品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在广东省2005年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3岁。重庆市查获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主要集中在16 - 25岁之间,占总数的73%,初次吸食者年龄平均22.5岁,青年学生成为贩毒人员的追逐对象。从全国来讲,吸食新型毒品的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年龄越来越低,不分职业,各行各业都有。某地对几家迪厅、歌舞厅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Il名服食摇头丸的吸毒者,其中大专生2名、中专生3名、高中生2名、初中生4名,年龄在19岁的2名、20岁至25岁的9名。
在一些迪厅、夜总会等场所,一些涉世不深的待业女孩,在“钱”和“毒”的双重诱惑下,从事着“陪嗨”(吸食摇头丸、“K”粉)职业,她们为给客人“助兴”,客人给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并且保证服务到位。特别是那些想“嗨”又“嗨不起”的年轻女性很自然地就选择了“陪嗨”这一职业。“以陪养嗨”既能暂时解除毒瘾,又能赚到不菲的钱。
另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居民过境吸食新型毒品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周末。他们认为内地执法环境宽松,查得不紧,比较安全。而且港澳有的黑社会组织在内地开设娱乐场所也带动了部分港澳居民在内地吸食毒品。
(三)群体吸食普遍
与传统毒品吸食不同,新型毒品吸食者需要在娱乐场所与一群人一起吸食,才能满足他们寻求刺激的目的,于是他们将周围的人引进吸毒罔。群体性服食新型毒品的人员相对比较稳定,人员之间也比较熟悉,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聚集成群,只要有一个人服吸.其他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服吸
。一些青少年甚至到娱乐场所,以“请客”吸食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方式庆祝生日。因此,新型毒品吸食群体在以传销方式迅速扩散增长i据浙江省2005年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案件显示,50%以上是一次查获5人以上的群体性案件,其中不乏一次查获20人、30人以上的特大群体吸食案件。在杭州市查获的一起集体吸毒案件,一次性抓获了84名集体吸毒人员。
(四)涉毒场所和地区逐步扩大化
两方社会称新型毒品为“舞会药”或“俱乐部药”,它们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欧美国家,主要在夜总会、酒吧、迪厅、咆哮舞厅中被滥用。目前我国流行的新型毒品也多发生在娱乐场所。
迪吧是一个群体消费活动场所,而青少年一旦遇有朋友聚会、生日Party,多愿意选择到这种场所消费。但青少年因涉世不深,行为上具盲目性和模仿性,当接触到毒品时,却还不认为自己是在吸毒,这就给了毒品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调查发现,因吸食新型毒品需要有特定的音响环境才够刺激,因此,吸食新型毒品常集中在具有重低音音响设备的迪吧内。
事实证明,当前一些疏于防范管理的歌舞娱乐场所,已成为了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温床。少数不良从业主或从业人员为牟取暴利,纵容场所内贩吸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甚至出现以此招揽生意或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帮助吸毒人员逃避打击的情况。在2004年全国性的扫毒行动中,共暗访和整治了涉毒的娱乐场所8万多家,停业整顿涉毒场所1 800余家,查封900余家。
令人堪忧的是,目前吸食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的场所由迪斯科舞厅、KTV等逐步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各种大型的聚会性晚会和私人舞会等场所蔓延,甚至出现了家庭派对群体吸毒的现象。
吸食新型毒品的问题也逐渐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扩散蔓延,过去是在东南沿海这一带,现在扩散至内地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在一些中小城镇和大城市周边等原本问题尚不严重的地区,新型毒品也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二、对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预防
预防教育是禁毒的关键。为遏制新型毒品泛滥的势头,必须牢同树立“预防教育为主”的思想,防范于未然,尽力减少新的吸毒成瘾者、为此,2005年各地、各部门以贯彻落实《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为契机,围绕“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以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为重点的防范新型毒品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为禁毒人民战争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防范新型毒品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负起根除毒害的历史重任
实践证明,防毒工作能否抓好,关键是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对防毒斗争的认识和决心一
1.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新型毒品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防范新型毒品斗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众所周知,毒品的泛滥,不是一般性的治安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兴衰的一个政治问题。当前,吸食、制造、贩卖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来势迅猛,已构成对我国禁毒的新的严重威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防范新型毒品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树立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思想,要有紧迫感,要有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防范新型毒品工作的责任感,
2.要切实加强对防范新型毒品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防范新型毒品工作一毒情严重的地方,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更应到位抓,一级抓一级,限期取得实效、应该建立一套以吸毒人员增减为主要指标的防毒责任制,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使防范新型毒品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心目中成为一个非抓紧、抓好不可的问题
3.下决心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毒品问题现在不解决,让它蔓延开来更难解决,而且需要付出更大代价因此,省、市、县(区)各级财政要下决心,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要挤出一部分财力,解决防范新型毒品斗争急需的经费、各级财政要把防范新型毒品经费列入本级基本建设计划和政府预算,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加大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的力度
实践证明,凡是把群众真正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地方,毒品就难以渗透,消费市场就难以形成,毒品泛滥势头就能被有效遏制。提高全民防毒、拒毒意识是关键,宣传教育是根本。防毒宣传教育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深人们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诱惑的能力;二是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使得反毒斗争成为一种全民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加大防毒宣传教育力度,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制定一个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规划一把宣传教育的内容、对象、责任和时限等有关问题纳入规划,形成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丁作的依据、
2.落实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的对象,突出宣传教育的重点 根据目前我围新型毒品问题的实际,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娱乐场所经营人员、从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是预防新型毒品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确保绝大多数重点人群受到教育,绝大多数受到教育的人认知和防范新型毒品的能力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歌舞娱乐场所等重点部位滥用新型毒品问题得到明显遏制2005年9月20日,公安部要求新型毒品泛滥地区的歌舞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教育普及面要达到90%。2005年10月16日,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围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在北京、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武汉、乌鲁木齐这7个城市同时启动了“万家歌舞娱乐场所禁毒承诺行动”,号召所有歌舞娱乐场所自觉远离新型毒品。
3.确立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内容 日前社会上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模糊,闪此,应切实加强对新型毒品知识及危害性的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形状、颜色和规格大小等特性,了解吸毒的后果,造成强大的群众声势,使新型毒品“象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同时,在宣传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的方针,注意政策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4.采取多种形式,发挥有关部门的积极性,进行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要邀清专家学者举办防范新型毒品知识培训班和专题讲座要广泛发动禁毒志愿者、禁毒宣传骨干,组成防范新型毒品宣传小分队,深入学校、重点社区、歌舞娱乐场所、大型工地、车站、码头、航空港以及戒毒所等监管场所,分发宣传资料,组织现场咨询活动。.要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地广泛张贴宣传资料,同时依托社区、学校和单位等阵地举办防范新型毒品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公益晚会等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共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社区和进农村,合力打造防范新型毒品危害的铜墙铁壁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结合“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切实增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要与党委宣传、公安、文化、工商行政、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歌舞娱乐场所防范新型毒品的集中整治和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司法、行政、卫生、民政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监狱、劳教所、戒毒所和救助站等特殊场所普及新型毒品知识。各级妇联、工会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新型毒品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1 | 2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