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

2014年12月7日 384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

吸毒成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毒品不仅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也同样危害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早在90 年代的统计中,我国的戒毒工作中早期脱毒率就已近100%,但到目前为止摆在戒毒工作者面前最严峻的任务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复吸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认为身体、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并且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在复吸的影响因素中,以心理及社会因素为主。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如何预防复吸这一难题的主要面对者,是对吸毒成瘾人群进行“心瘾”戒治的主战场。戒除强戒人员的“心瘾”需要从吸毒者本人的戒毒意愿、心理依赖的程度、环境的条件性反射和在生活事件中负性情绪等方面同时着手,不断做出尝试。

一、“心瘾”的含义及特点

“心瘾”可归纳总结为:在遇到能够引发某种情绪的情境下,很难受到控制的一种用于逃避现实的自动化反应,它根植于吸毒者的主观意识之中,是将吸毒者推进“吸毒—戒毒—复吸—复戒”的恶性循环中的一只手。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心瘾”,即一种心理依赖,其操作性定义认为,是一种对待毒品的内隐态度,是吸毒者无意识的、潜在长期吸毒行为所衍变的心理偏好①。这样的定义源于1995 年,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 和Banaji 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内隐社会认知,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内隐态度。Greenwald 和Banaji 认为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或者无法精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这种痕迹调节着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感受、思考和行为②。在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研究中发现:普通人的内隐效应,说明了其内隐态度表现为对毒品的消极取向;与普通人对毒品的消极取向相比较,戒断者显示出与普通人相反的内隐效应,戒断者内隐态度表现为对毒品的积极取向。戒断者在身体脱毒后,内心却仍然存在对毒品积极取向的内隐态度,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瘾”这种对待毒品的内隐态度是可能导致其复吸的一种重要因素。

这种对于毒品的内隐态度,其最大的特点是无意识、潜在性。也就是说强戒人员对于毒品的心理依赖,不是简单地凭借其口述、笔述中表示出的对于毒品的态度所能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运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态度可能都不是被试者的真正想法。其原因有其出于社会赞许性、自身防卫性等装好的可以意识到的原因,也有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隐态度。态度预测行为的理论认为,态度的不同类型预测不同种类的行为。

Lapiere 的态度与行为关系模型把行为分为自发性行为和计划行为2 种③。自发性行为是态度迅速通过人们大脑并且中介变量起的作用较小时的行为;计划行为是指通过内心思考计划之后的行为。态度预测自发行为更具有一致性。戒断者的复吸行为更近似于自发行为,而非计划行为,是被对于毒品积极的内隐态度自动激发并随时存在的;保持操守是计划行为,需要人有意识地付出努力,并需要意志品质的行为。根据“态度预测自发行为更具有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测,戒断者对于毒品积极的内隐态度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其复吸行为,也就是说复吸行为的发生是已经被预料到的,保持操守则是一个需要不断面临挫折的艰难过程。

外显态度可以通过其演绎推理、对错判断的变化来改变。戒断者的外显态度很可能受到戒毒教育、身体脱毒后恢复了理智和思考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而内隐态度的获得是联想加工的结果,独立于主观的对错判断,外在因素影响很难作用于它。所以,内隐态度除无意识、潜在性的特点外,还有稳定性的特点。这就再次说明吸毒的戒治问题绝非是通过短时间教育、感化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而必将是一项时间长、困难大并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工程。

二、“心瘾”导致复吸的原因分析

从戒断者个体主观角度看“心瘾”导致复吸发生的过程, 可能的原因是:

(一) 从内隐态度到自发性行为, 即“心瘾”到复吸,中间没有停留,在还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习惯性地发生了

吸毒者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急躁、冲动、活跃”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④。研究者对复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障碍,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吸毒人群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难控制的冲动性。也就是说,强戒人员在过去和未来的复吸行为都是在无意识的带领下必然发生的。所以,应对这一情况的最好方式是增加强戒人员敏锐的自我觉察能力,使其自身更多的无意识行为意识化。

(二)外显态度的检索过程中,即“心瘾”的抵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和动机

研究者对复吸进行的大量研究还显示:海洛因依赖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归属感,并容易将自己的问题合理化并归因于别人⑤。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特点在强戒人员身上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很多强戒人员将自己的吸毒行为归因于父母的未尽职责、朋友的引诱和误导以及挫折事件等,而对自身的反省和自我觉察严重不足。此外,在成瘾者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吸毒者多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并有很高比例的回避型人格检出率等等。这也就是说戒治“心瘾”需要强戒人员有自我改变的强烈动机,并且这种动机需要持续保持。在与强戒人员的访谈中,不难发现这种想要改变的动机是存在的,但问题是这种动机的强弱很容易被其不稳定的情绪左右,并被消极的应对方式所淹没。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地引导强戒人员学习在面对负性体验时使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认识并发掘自身的心理能量,从而增加其对于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在抵御“心瘾”过程中的控制和抑制能力。

1 2 3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