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吸毒者的吸毒行为是家庭成员首先发现的,特别是父母根据子女或者老婆对老公的行为变化和反常行为,先是怀疑,继而不断发现证据,再经追问而得到证实。也有时候是偶然撞见才发现自己的老公或家人吸毒的。多数人的应是震惊、气愤、责 骂、甚至给予严厉的体罚,但接下来,由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于 吸毒者对毒品的强烈渴求及断药时的痛苦,束手无策或者采取了不恰 当的措施,导致恶劣的后果。如何面 对家人吸毒这残酷的现实.是不幸 的吸毒者家属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语:"家丑不可外 扬",很多人基于这种想法,尽可能 在家中为吸毒者"戒毒"。这不仅需 要专人看菅,而旦"断药"时的撤 药反应,即严重的戒断反应,甚至 可能诱发一些躯体疾病。而对此一般人都缺乏这力面的医学知识吸 毒者家属常因不忍心看到家人那种 痛不欲生的样子,有时心一软,姑 息迁就,致使“戒毒”失败。有的人 请一些社会游医来家中"戒毒",充 其量也就是减轻吸毒者一时躯体上 的痛苦而已,解决不了心瘾。更重 要的是一旦出现差错及意外事故, 不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所以"家中戒毒"一般不宜提倡。
需要提醒吸毒者家人的是,吸毒者起初的表现通常为:
1、否认自己吸毒,尽管家人已掌握了证据,但多数吸毒者一开始总是先否认,甚至编造各种“故事”来证明自己没有吸毒。
2、承认自己尝试过毒品,但没有成瘾,没有必要“戒毒”。
3、借口自己生病,有的吸毒者是在出现戒断状时才被家人发现的,为掩盖真相,害怕受到责怪,会借口是生病或身体不适而拒不承认吸毒。
在真相暴露以后,为转移家庭对自己的责备夸大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以获取家人对其躯体症状的重视,获取同情,甚至进一步向家人索要毒品。
4、假意忏悔,痛哭流涕,表示决心,分散家人注意力,背后照吸不误。
所以,作为吸毒者的家庭,应培养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尽可能多地了解 些与毒品相关的知识,以正确辨认,对待各种不曾遇到的情况。
目前我国戒毒机构分两种,一种是经国家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批准设立的自愿戒毒所。自愿戒毒所在医疗上一般没有问题,但管理上难度较大,需要戒毒者有很强的毅力及自觉性,同时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另一种是公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强制戒毒机构,特点是管理上的强制性和脱毒治疗的医院化。在一个制度健全、管理严格,医务人员管理素质较高,脱毒者角色定位恰当的戒毒机构中,可形成一种较强的戒毒气氛,是进行脱毒及早期康复活动的理想场所。所以,如果发现您的家人有吸毒行为时,可选择这些部门帮助您。
当然,吸毒者终归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管理,不再重演“辛苦戒毒十年, 口回到从前”的悲剧,是每个吸毒者家庭面临的难题。对吸毒者阐述道理,分析危害固然必要,但采取定的措施限定其一定的自由,更为重要。只有“隔绝毒友,断绝毒资”,才有可能让其脱离原有的环境。对待吸毒者,既不要娇纵,又不可过于严厉,甚至歧视挖苦,“一棒子打死”。要多与他们沟通,了解其吸毒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戒毒。要培养吸毒者树立其战胜毒魔的信心,告知其“毒瘾难戒但能戒”。有可能的话,应在戒毒机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康复计划。这包括抗复吸治疗用药、心理及行为矫正治疗,环境改变、劳作及体育锻炼等。家属要帮助吸毒者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他们戒毒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和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家属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各种假象,绝不可让吸毒者以任何理由使用哪怕很少量的毒品。因为抗复吸如同防洪大堤,一旦出现裂缝则功亏一篑。在吸毒者戒毒过程中家属应该与有关机构建立热线联系,随时咨询和应付吸毒者脱毒及康复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及在情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吸毒违法,但吸毒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吸毒者往往因为受到人们的歧视,而形成自卑心理,极易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家人及全社会都应伸出手来拉他们一把。
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亲情比较稳固,因此,家庭可以在脱毒康复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当承认,每个吸毒者的家庭都承受着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舆论压力,但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关怀和爱护有助于吸毒者得到人们的宽容,在消除自卑、劳动、就业方面获得帮助,重塑人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