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是万恶之源,吸毒不仅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毁坏家庭,而且影响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全国各地都纷纷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让人们认识毒品、远离毒品。然而,据全国各地戒毒机构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吸毒现象从边境向内地、从乡镇向城市扩散,吸毒人数越来越多,人群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最小的不到10岁。这些人吸食的主流毒品多为新型毒品,比如麻果、冰毒、k粉、摇头丸等。很多人误解,以为这些新型毒品危害不大,成瘾性小。实际上,新型毒品都是化学制剂,直接针对人体中枢神经起效,能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更易成瘾。
事例回放:小光是武汉青年,今年24岁,刚参加工作不久。经济独立后,小光迷上了夜店,经常和朋友到夜店、酒吧里“嗨”,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3个月前,有朋友向他推荐了一种饮料,说喝了以后“蛮精神”。果然,小光喝过之后感觉非常兴奋,有时候多喝几口,会连续亢奋,坚持几十个小时不用睡觉。但透支精力的结果是:小光总感觉疲劳、困乏,上班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渐渐地,小光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这让他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晚上整夜难眠。开朗的小光变得沉默不语,经常感觉烦躁、压抑,他每周都要去一两次夜店、酒吧,喝那种让人感觉“精神”的饮料,才感觉放松。
近来,小光的行为更让人疑惑,总是怀疑有人在跟踪他,怀疑他的饭菜里有人下毒,连电视机的遥控器都是坏人的遥控炸弹。他被家人强制送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经检查发现,小光的尿液中,K粉、麻果成分均呈阳性,诊断为多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
据了解,各地戒毒中心目前收治的病人多以吸食新型毒品的为主,病床使用率高达150%。医生们发现,许多病人有的是出于好奇吸毒,有的是被骗吸毒,过程很相似,都是喝下所谓“熟人”“朋友”递过来的饮料,随即成瘾,直至发病。
越来越多的新型毒品被重新包装后投入市场,它们被打扮成橙汁冲剂、奶茶冲剂、跳跳糖等,仅看包装,几乎与正品一模一样,一时也难辨真假。
从成分上来看,包装后的新型毒品,主要是以K粉、冰毒、麻果、摇头丸的混搭,毒品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对于吸食者来说,毒效持续时间较长,喝一次,两天大脑都会处于兴奋当中,对吸毒人员极具诱惑力。
新型毒品伤心也伤身
专家认为,新型毒品的危害和海洛因一样具有强烈成瘾性,只不过上瘾形式不同。海洛因以躯体依赖为主,7天左右就会成瘾;新型毒品主要是心理依赖,且吸食3个月至半年才会逐渐显露。由于新型毒品对身体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对精神上长期的影响较隐蔽,很多人误解,以为新型毒品危害不大。实际上,新型毒品都是化学制剂,直接针对人体中枢神经起效,能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更易成瘾。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不可逆的损害,它能破坏、扰乱人体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导致吸毒者精神、心理异常,性情乖张,孤独冷漠,人格扭曲,丧失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从身体伤害上来看,新型毒品还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导致惊厥、脑出血和猝死。
专家说,这类治疗一般要45天左右,治疗项目包括脱瘾、健脑、抗精神病治疗、行为及心理治疗等,但效果不容乐观,中枢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细胞不可恢复再生,上述治疗只能保护现存细胞,心瘾更难断。据某戒毒中心新型毒品治疗病区两年内出院随访显示,约40%的患者会复吸麻果,60%的患者会复吸k粉。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毒魔驱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
新型毒品的种类
1.冰毒。 即“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2.摇头丸。 冰毒的衍生物,以MDM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滥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五颜六色。服用后会使中枢神经强烈兴奋,出现摇头和妄动现象,在幻觉作用下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精神依赖性强。
3.K粉。即“氯胺酮”,静脉全麻药,有时也可用作兽用麻醉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强烈扭动,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出现幻听、幻觉、幻视等,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此外,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称为“迷奸粉”或“强奸粉”。
4.咖啡因。 是化学合成或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性肠道溃疡,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同时具有成瘾性,停用会出现戒断症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