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
结果: 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 01) ; 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 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 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
结论: 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 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新型毒品”,相对阿片、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精神活性物质,受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管制。此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让用者产生兴奋。此类毒品具有一定的身体和精神依赖性。目前,强制隔离戒毒所接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人数逐渐增多,因此,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心理和行为特点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被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 本研究中仅包括海洛因滥用者) ,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 2 方法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4 个部分: ( 1) 个人基本情况信息; ( 2) 初次吸毒经历; ( 3) 吸毒及复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 4) 吸毒后生理、心理及行为变化( 共48 个项目) ,其中心理状况采用了防御机制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测评。按照统一指导语,问卷由被试者自填。
1. 3 数据处理
将收集的问卷录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比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两组间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对连续性变量采用t 检验,使用SPSS 11. 5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 1 人口学特征比较
共发放问卷175 份,有效问卷160 份,有效率91. 43%,其中“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问卷各80 份。
“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这3 个主要人口学特征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在年龄上,75. 00% 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在35 a 以下,而68. 75%的“传统毒品”滥用者年龄在40 a 以上; 两组在文化程度构成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P > 0. 05) ,均以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为主; 在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前者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收入工作者居多,后者以离异者、无业者居多( 见表1) 。
表1 “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2. 2 药物滥用史分析
经分析发现,“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 包括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全部戒毒经历,如自愿戒毒、劳教戒毒、强制隔离戒毒) 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 01) 。“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吸毒时间大多是在3 a 左右,而“传统毒品”滥用者大部分吸毒时间都在5 a 以上,甚至有13. 75%的人吸毒时间在10 a 以上; 在戒毒次数上,91. 25%的“新型毒品”滥用者戒毒经历在3 次及以下,而75. 00% 的“传统毒品”滥用者戒毒经历在3次及以上( 见表2) 。
2. 3 人际关系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之间的差异,除交往对象外,其余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见表3) 。
2. 4 精神症状特征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在列出的大部分精神症状特征构成上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 01) 。前者普遍存在易激惹、曾出现过幻觉和妄想、对事物缺乏兴趣、敏感、猜疑、对人缺乏信任、空虚无聊、情绪低落、烦躁以及焦虑等症状; 而“传统毒品”滥用者则以对事物缺乏兴趣、冷漠、敏感、懒散、猜疑、对人缺乏信任、空虚无聊、情绪低落以及焦虑等症状为主( 见表4) 。
2. 5 个人评价及心理、行为测量量表的比较
在个人评价问卷中,“新型毒品”滥用者( 154. 56 ± s 19. 93) 与“传统毒品”滥用者( 142. 49 ± s17. 23) 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 833,P < 0. 001) ,且前者平均得分高于后者。在EPQ 测评结果中,“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在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4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前者在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后者( 见表5) 。
在防御方式上,两组调查对象仅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得分低于“传统毒品”滥用者; 两组在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3 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见表6) 。
在16PF 测定结果中,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12 个因子的得分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 01) ( 见表7) 。
3 讨论
冰毒、摇头丸、K 粉等,是继阿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后,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的新型毒品。它们被冠以“时尚”、“娱乐”、“刺激”的名义,在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流行,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本研究中,在吸毒时间与戒毒次数方面,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有显著性差异,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了年轻化及群体性的特点,很多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毒品的原因都是为了刺激、“缓解压力”,甚至于为了减肥,这符合新型毒品的药理和社会学特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学历普遍不高,多数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体现在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弱,甚至以为没有成瘾性,而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表明,新型毒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尤其是精神依赖性较强,社会危害性较大。
本次调查发现,新型毒品滥用者在滥用新型毒品后最常出现的后果是兴奋、躁动和类精神病样症状,体现出新型毒品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它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并对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吸食者在滥用后往往在毒品作用下可能会产生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精神亢奋。这与新型毒品的药理特征相符合,表5 中EPQ 量表结果中体现的新型毒品滥用者较“传统毒品”滥用者更外向与神经质,表6 中新型毒品滥用者更多使用“攻击”的防御机制及表7 中稳定性、兴奋性、幻想性的结果与此相一致。研究中发现的毒品作用过后调查对象易出现疲乏无力、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
在防御方式问卷中,我们观察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更多的时候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中,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传统毒品”滥用者突出使用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为抱怨、退缩和躯体化,而新型毒品滥用者突出使用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为攻击、幻想和分裂。他们的攻击机制可能主要来自于新型毒品成瘾引起的易激惹造成的,在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治疗中,对这点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从表5 和表7 的结果可以看出,在EPQ 中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3 个因子,以及16PF 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12 个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经过测试及观察发现,与滥用传统毒品者比较,滥用新型毒品者在个性方面存在如下特点: 性格外向,热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并且不顾危险; 常常焦虑、担忧,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易生恼怒,做出不够理智的行为,情绪状态不稳定,自我力量低; 感情用事,敏感,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爱幻想,狂放任性,好考虑他人的感受,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缺少约束性; 随群,附和,喜欢群体性活动,有一定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往往紧张困扰,激动挣扎,缺乏独立性。综合表5、表6、表7 的结果来看,新型毒品滥用者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爱寻求刺激、喜欢群体性等行为、个性特点,因此这样的人群较一般人群接触毒品的可能性更大。同时,长期滥用毒品之后,滥用者的个性特点也会逐渐地发生改变,出现群体心理导致个体理性泯灭的现象,这符合新型毒品成瘾者“群体性”的特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09 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显示,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传统毒品的滥用比例呈下降趋势,新类型毒品滥用比例持续上升。强制隔离戒毒所接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滥用新型毒品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本次研究旨在从吸毒者的一般资料、个性特点、人格因素及社会关系、心理因素及行为特点的变化等方面的调查,揭示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之间的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戒毒治疗工作。同时,根据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个性特点,探寻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康复工作,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更好地戒除“心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