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吸毒问题与艾滋病、恐怖活动等渐已成为世界公害。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新型毒品迅速蔓延。所谓“新型毒品”主要是指除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以外的冰毒、摇头丸、k粉等能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等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所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以南京市为例,近些年来每年缴获的新型毒品数量都在不断增加。2005年缴获的新型毒品有13.4公斤,占其缴获毒品总数的47.9%;2006年缴获的新型毒品有21.7公斤,占其缴获毒品总数的69.3%;2007年1至10月缴获的新型毒品有211.1公斤,占其缴获毒品总数的97.9%。2007年南京市破获的一起贩卖新型毒品案件,一次缴获K粉22公斤,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在急剧上升的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中,青少年扮演着“主角”,其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女性青少年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新型毒品与“黄”、“赌”、“枪”、“黑”结合日趋严重,成为社会的恶性肿瘤,不仅导致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多种疾病的扩散传播,而且导致社会价值观败坏、伦理道德观念沦丧和社会风气恶化。
要遏制乃至根除这一社会毒瘤,就必须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根源。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于新型毒品滥用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滥用现状、原因和对策的一般性描述分析上,缺乏有独特学科视角的深入理论研究,相关社会学研究更是极少。鉴于此,本文拟从社会学视域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对问题的出路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引起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更大关注,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概念解释
本研究资料以2007年1月对南京市强制戒毒所和江苏句容女子劳教所22例新型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主要资料,结合南京市禁毒处截至到2007年10月份为止的新型毒品数据资料。个案访谈资料采用无结构式深度访谈,口述资料通过录音形式整理成第一手文字,不加处理,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追求研究的深入性和典型性,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理论观点。
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涉及概念的解释是理解本研究的前提。一些专属于新型毒品圈子的符号化概念,如“嗨”、“嗨大了”、“溜冰”、“陪溜”等概念开始出现。“嗨”就是新型毒品圈子最早产生的概念,是英文“High”的音译,是很多年轻人在公共娱乐空间吸食摇头丸、K粉以后,在强劲的音乐下不停摇头、跳舞的一种圈内说法。“嗨”已经成为新型毒品吸食者形容“摇头”行为最简单明了的术语。围绕着“嗨”这个概念,新型毒品圈子还建构了“嗨大了”、“陪嗨”等概念。“溜冰”这个概念是2004年以来在城市的新型毒品亚文化圈子中流行起来的一种用专用工具吸食冰毒、麻果的娱乐方式,按照个案10的介绍,“溜冰,就是拿一个像味精一样的小袋子冰毒。塑料瓶子和吸管做一个壶,在塑料瓶上搞两个孔,把吸管插进去,一个管子是吸的,一个管子是把锡纸摆在下面烧的。用嘴通过另一个管子吸”。
三、现状特征描述
本研究以社会学视角,从吸食人群、吸食行为、社会危害等角度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主要现状进行深入描述,试图挖开这一不为学界所知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展现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丰富的另类生存世界。
(一)新型毒品吸食人群概览
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巨大诱惑力,必然引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新型毒品的吸食人群状况如何?国内已有研究认为,青少年是吸食新型毒品的主要人群,如上海开展了“新型毒品滥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新型毒品使用者的五大基本特征:男性“势众”、女性“速疾”的性别差异;低龄浪潮涌现的年龄结构;“低等”密度高、“高等”势迅猛的学历分布;非稳定就业占据半壁江山的职业状况;四成“分崩离析”的婚姻状况。该研究还分析了上海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群体性”特点,提出群体心理导致个体理性泯灭的观点[]。而笔者认为,新型毒品吸食人群和海洛因最大的差异是新型毒品吸食人群向一般社会群体的扩散,特别是向一般年轻人的扩散,在人群构成、职业状况上有着许多新的特点:
在人群构成上,从本研究个案访谈资料来看,本文认为,“年轻人”是新型毒品的主要吸食人群。新型毒品吸食人群的阶层分布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吸食海洛因的底层人群这个社会阶层中,已经开始向社会的中层和上层阶层扩散,个案8的自述反映了新型毒品吸食人群的年龄和阶层构成:
(个案8女 1982年生)都是新潮的现代一族的人,赶时髦的人,这些人也是好奇心强的人。所以玩新型毒品的多数还是像我们这样喜欢挑战、喜欢追求刺激、喜欢走在社会的最前沿、每一个流行趋势都想赶的人。……我觉得新型毒品绝对比海洛因厉害多了,接触海洛因的多数是社会底层的人,但是新型毒品就不是了,社会的中上层、甚至是上层,甚至是一般社会成员,都会接触到。涉及的人越来越多,像文艺圈里面的好多人都是最早接触到新型毒品的。像青少年、未成年人,接触新型毒品的这些孩子太多了。还有就是社会的上层,也接触这个。
在职业状况上,从访谈资料来看,新型毒品吸食人群的职业状况,男性和女性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
从男性人群的职业构成来看,以无业年轻人、社会闲散人员、生意人、公司的白领、学生等一般社会年轻人群为主:
(个案5 女性 )这些客人,什么人都有……现在吃摇头丸的人太多了,在公司上班的人、在学校里的学生,都嗨。
(个案10)好多都是在社会上混的,打架的活闹鬼什么的,也有一些做生意的。
(个案12)有很多南京的活闹鬼,有老板,白领也有,我感觉,现在摇头,什么样的人都玩。
(个案11)……各种各样的客人,三十到四十多岁的都有,像生意人、在外面玩的人、集团的老总、农企(农民企业家)、白领也有。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认为,男性中选择赌档或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为职业的比例依然很高,个案10以及个案17的讲述都说明了这一点(详见“3、社会危害”)。
女性人群的职业状况,主要是一些无业年轻女孩,她们过早离开学校并进入社会,在公共娱乐空间通过“坐台”、“出台”、“陪嗨”、“陪溜”的方式生存并解决毒资来源问题,且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
(个案5 女性 )几乎南京每一个场子我都做过的,都多少年下来了,很熟悉,习惯了。
(个案11)还好吧,都习惯了。没事情做,在这里也挺快乐的。一方面可以拿小费,也可以玩。而且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客人……
(二)快感、身体与性:新型毒品吸食行为
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在中国书写着快乐文化,公共娱乐空间的感官世界有着西方化想象的重要成分。西方流行文化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体验快感(感受快乐)、身体愉悦与性观念的开放,这在吸食新型毒品的体验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1.体验快感的身体游戏
“嗨”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身体游戏,有着其独特的游戏规则,访谈中,个案1和个案16分别描述了这种游戏规则:
(个案1 男 1985年生)我们一般嗨都是十一二点开一个包间,通宵嗨,一直到早上六七点钟。吃了摇头丸,就不知道哪里来的劲,能一直摇到早上都不觉得累。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人,一起开一个包间,喝喝酒,吃了药,就开始嗨。一般一个包间里面七八个人,也有多的。后来,南京疯狂的时候,也有一百多人开一个包间在嗨的,一般都是公司聚会,或者是大型的嗨场。
(个案16 女 1981年生) 一般嗨都是一男一女,抱在一起嗨,我经常带着不太会嗨的男孩子一起嗨。我们嗨一般不脱衣服……
而“嗨”的目的是体验快感,即达到一种“嗨大了”的状态,感受幻觉带来的快感与愉悦,而这种愉悦与快感是超出常人本能快感的数倍:
(个案3 女 1978年生)嗨大了以后,就上了另外一个空间,那个世界好像比我们这个世界美好得不得了,漂亮得不得了。也许是现在的人太假了,在这种境界中,感觉人比平时亲切……感觉人在飞,飘,感觉人在开航空母舰,什么都有,有的时候还有鬼影,都是一些幻觉,很神奇。我有一次嗨大了,我感觉我死了,我感觉自己到阴间了,我已经死了…
快感的吸引让这些年轻人魂牵梦绕,他们开始没日没夜长时间连续摇嗨,加之一般并不吃饭,久而久之身体迅速消瘦,并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很多年轻人已到了“再嗨就要嗨死”的状态。2004年以后,新型毒品冰毒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由此出现了不再去“嗨”、转而“溜冰”的流行热潮。原因就在于,“溜冰”对体力的消耗很小,不需要剧烈的摇摆,只是坐在房间里说说话,同样可以感受快乐:
(个案8 女 1982年生)后来发现,溜冰不是很累,就开始溜冰。溜了冰,就不想再摇头了。我感觉溜冰蛮好玩的,天天在家里坐着,也不吵、也不闹,几个人坐坐聊聊天,挺好的,特别是溜冰也不想吃、不想睡,人就像神仙一样的,一坐就是几天几夜,自己都感觉不出来。反正溜了冰,人有点颠三倒四的。……我就觉得,玩了新型毒品了,人就像两个人,生活在两个世界,就像《三毛流浪记》里面三毛在光明世界里一样,感觉世界上没有坏的东西,一切都太美好了。人非常开心。而且人都非常真实。
但“溜冰”同样会产生“陪溜”、“乱性”等社会问题,加之冰毒的毒副作用对个体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导致“精神病样症状”。
2.身体之间:一群人的互动游戏
较多一线干警用“蔓延速度快、高发人群年龄段集中、群体吸食普遍、涉毒场所地区扩大化”来形容这样一种新型毒品吸食行为,而在我认为,他们是为了更好互动的一种游戏行为,即一群人在一起游戏的互动行为。
从笔者对传统吸毒行为(海洛因)的研究来看,吸食传统毒品个体性的。而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却不是这样,而是为了满足互动而进行的一群人的公开游戏。个案15 告诉笔者:“溜冰一定要多一点人,抽粉一个人可以,但是溜冰一个人不行的”。
笔者认为,“一群人的互动游戏”是新型毒品吸食行为比较典型的特点。溜冰一般要有4-8人才能溜得起来,群“嗨”人数较多,一般从几人到数十人不等,有的多则上百人。
(个案1 男 1985年生)像南京XRDS的场子,有一个包间七八十人在里面都不嫌挤。
(个案16 女 1981年生)都是朋友之间,比如今天想嗨了,就由一个人给大家打电话,“今天嗨不嗨,叫两个小姐妹!”或者是我给别人打电话,“今天有方向吗?”就是这样大家就聚到一起了。
1 | 2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