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性药物的滥用与防治
1 临床上依赖性药物大概有下列四类
1.1 麻醉药品 ①阿片类:罂粟碱、吗啡、海洛因(也称二乙酰吗啡)、可待因。②古柯类: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古柯碱制剂及纯可卡因。③大麻类:为印度大麻及其制剂,其有效成份主要为大麻树脂也称四氢大麻酚。④化学合成类:杜冷丁、美沙酮、苯哌利定、芬太尼、双氢埃托啡,丁丙诺啡、去氢麻黄碱(也称冰毒)。
1.2 精神药品类 ①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安眠酮、苯二氮卓类(安定类)[2];②中枢兴奋剂:甲基苯丙胺(摇头丸)、利他林、咖啡因;③致幻剂:LSD(也称为麦角酰乙二胺)、PCP(苯环利定)、氯胺酮(k粉)。
1.3 其它类药物 ①去痛片、A.P.C.、镇痛新。②氯丙嗪、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合剂、阿片酊、某些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③亚硝酸异戊酯。
1.4 其它 ①烟草、鼻烟、酒、茶、咖啡、可可;②挥发性溶剂(如汽油、乙醚等)、苯、丙酮、四氯化碳、天那水等。
2 药物的滥用 就是持续地或偶尔过量用药,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实践不一致或无关。即不合理;且无医生指导,自我超剂量,超医疗范围用药;强迫性觅药;而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以及社会危害。产生这种滥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2.1 身体依赖性(或称生理依赖性) 它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状态,中断用药后所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症。表现为精神和躯体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在肌肉、关节、骨骼、腹部、腰部、背部等出现的弥漫性疼痛、流涕、流泪、瞳孔扩大、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肉细颤,焦虑、失眠、厌食、无力、头晕等等,它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威胁。身体依赖性是取代“成瘾性”的术语。
2.2 精神依赖性(或称心理依赖性) 它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该使用者具有一种要周期地或连续地用药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精神依赖性断药后一般不出现躯体戒断症状。
3 药物滥用的基本生物学原因
3.1 导致药物滥用的生物学因素 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性质,即必须具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可致依赖性的潜力,即药物可以直接产生精神、行为效应;另一方面是机体本身的反应,即药物摄入可以通过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产生精神、行为效应,这种精神效应又可反馈影响药物的摄入行为。如有些人摄入药物可产生一种良性精神、情绪反应,进而会上瘾;有些人摄入药物可产生一种不良的精神、情绪反应,进而会厌恶。因此机体是基础,药物是条件;有基础有条件,两者有“良性”反应才能成瘾;有基础有条件,两者却是“恶性”反应就不会成瘾。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某些个体不能合成,缺乏这种“内啡肽”物质,而生物体在代谢和生理功能上需要这种物质,病人会想尽办法去获取这种物质来保持身体需要。而另一种说法是:从医学、生物学角度,不同的人对毒品的依赖有不同的易感性,这主要是不同的人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也就是说,对毒品依赖有遗传的易感性;这些个体具有相对多的阿片类受体,或是超敏感的阿片受体类型,只要他们一用就会产生成瘾。
3.2 药物滥用的产生 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会使一个人上瘾,表现在长期持续利用某一种药物并不断加大用量,这就产生耐受现象;药物的耐受,指连续多次使用某一种药物后,该种药物的机体反应减弱,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必须增加剂量才能得到原来的效应,必须在新的用药的基础上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机体对新的平衡适应的结果,导致用药量的不断增加,才能达到原有效果和作用持续时间。这时利用者用药除了要避免由于减少或中止用药而产生的精神和心理不快以外,还要不断用药补偿或避免因此而带来的身体不适现象(戒断现象)。这就意味着:①利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已产生对药物的渴望;②机体内部生理生化过程的平衡被打乱[3]。因此心理或精神依赖性是用药的基本心理动因,而由此导致身体依赖性是由于身体生理生化机制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被动用药原因。也就是说:药物的精神依赖性是构成药物滥用倾向的必要药理特性,它引起强迫性觅药行为和反复的“无节制”的用药,药物滥用又会导致耐药性和加重依赖状态,这就是许多戒毒者出现反复的基本原因。
3.3 药物滥用的现象 每个药物的致依赖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群体关系、社会习俗、家庭因素、医用因素、战争因素等影响下,有的人很容易滥用药物,有的人却不容易滥用。这是一种主观效应,即有社会教育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还有人的世界观,人的素质,人的毅力等;也有机体是否高敏体质的因素。每个药物产生的欢快作用是不同的,也就是给人带来的安乐、舒适、满意甚至于飘然欲仙的感觉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对药物产生的欢快作用的不同感受,进而导致有的人小剂量就体会到飘然欲仙的感觉;有的人小剂量却无感受,大剂量才开始舒适、满意,甚至用中毒量刻意追求飘然欲仙的境界。这就强化了自发觅药行为和用药行为。也有学者认为耐受性的产生是为了防止药物对机体的伤害,现在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机体长期用药后,机体吸收减少,或阻止药物的转运,或提高药物的清除速率,进而使药物的有效浓度下降;另一说法是:机体的受体数量向下调节,或降低受体敏感性,使有效浓度的药物在机体的反应下降。耐受性的产生也使滥用者不断加大剂量,以致滥用越发严重。
4 药物依赖性特征 根据药物致依赖性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药物依赖性分为以下类型。
4.1 吗啡型 是以吗啡为代表的所有阿片类药物,其特点是短时间连续用药后,很快便出现严重的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与类似药物有交叉耐受现象;自然断药或用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催促能产生明显戒断现象。
4.2 巴比妥型 是以巴比妥类为代表的镇静催眠药,此类药物能产生严重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但发展较缓慢,耐受性比吗啡轻;与酒精、氯醛、安眠酮、眠尔通以及苯二氮卓类有交叉耐受性;断药后可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此种症状比吗啡更危险,甚至可以造成死亡。
4.3 苯丙胺型 是指苯丙胺及期同类物,此类药物能产生严重精神依赖性,可能有轻度身体依赖性,断药后可产生戒断综合征,无耐受性;严重滥用可发生苯丙胺精神病。
4.4 大麻类 有中度精神依赖性。可疑有身体依赖性;稍有耐受性;断药后无特异的戒断症状,
4.5 可卡因型 有严重精神依赖性,可疑有身体依赖性;无耐受性;严重滥用可出现精神病态和攻击行为。
4.6 酒精型 有严重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有耐受性并与镇静催眠药有交叉耐受性;断药后可出现与催眠药相同的戒断症状;长期过量使用会出现酒精中毒状态。
4.7 烟草型 有精神依赖性,无身体依赖性;有耐受性。
4.8 致幻剂和挥发性溶媒 长期使用致幻剂可产生耐受性,无身体依赖性,可有精神依赖性;挥发性溶媒有明显精神依赖性。
4.9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如兴奋剂与抑制剂;吗啡与白兰地共饮;巴比妥类与苯丙胺合剂;可卡因与海洛因联合使用。这种药理上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愉快性主观效应似乎强于单一药物。如这种滥用形式一旦形成。常常产生严重依赖性。而苯丙胺与氯胺酮合用,中枢兴奋性与致依赖性作用明显加强;有的镇咳药是汗可待因和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大量饮用可致严重依赖性;镇咳药与咖啡因制剂或饮料同服,产生协同作用,致依赖性更强。
1 | 2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