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强戒所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社区采用“滚雪球”抽样对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学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吸毒人群13969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2%,男性、外省/外籍、文化程度偏低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用针具。干预覆盖率为67.4%,社区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61.4%),吸毒人群接受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较低(27.8%)。与2002年云南省首轮行为调查相比,该人群不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云南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共用针具和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的风险高。建议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HIV检测的覆盖面,对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告知。加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综合干预和吸毒人群安全性行为干预工作。
艾滋病是我国的重点传染病,因缺乏有效的疫苗,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是目前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吸毒者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疫情评估及哨点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其中,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国艾滋病总人数的28.4%。云南省自从1989年从边境注射静脉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注射吸毒(injectiondruguse,IDU)一直是云南省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识以及高危行为情况,从而为分析云南省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笔者对2013年云南省吸毒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包括口服、吸入和注射毒品的人员,样本主要来源于云南省15个州市吸毒者监测哨点,包括戒毒所吸毒者和社区吸毒者。共调查样本量为13969例。
1.2 抽样方法 戒毒所吸毒者与监管场所常规筛查工作相结合,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新入所的吸毒者,按入所的先后顺序进行连续整群抽样。社区吸毒者采取滚雪球抽样,2013年所有进入社区监测哨点的吸毒者均纳入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吸毒行为(主要吸食的种类、是否注射、是否共用针具、共用频率等);固定性行为(性伴数、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商业性行为(是否有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情况等);干预信息;接受检测信息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严格培训,熟悉数据收集表格和调查问卷。经过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对调查对象展开1对1调查。每份问卷都由督导员进行核对,确保数据记录清楚,没有逻辑错误,没有跳答错误,拒答的项目比较少。数据录入前,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培训。数据录入过程中随时注意校对,采用双录入数据,确保无录入错误。
1.5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吸毒行为、性行为、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方面采用2检验进行分析,高危行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状况 本次调查共调查吸毒者13969人,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91.4%(12773/13969),女性占8.6% (1196/13969)。本省户籍所占比例较多,占90.6%(12657/13969);年龄最小的吸毒者为16岁,平均年龄为(31.76±7.22)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39岁,占36.9%(5148/13969);婚姻状况分布上,在婚者和未婚者所占比例较大,在婚者占41.4%(5789/13969),未婚者占39.2% (5477/13969);文化程度上初中学历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占43.6%(6093/13969)。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占58.6%(8185/13969)。
2.2 知识与态度情况 艾滋病知晓率参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使用手册(试用)》中的计算方法,即8个条目中回答对≥6个定义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全部调查对象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93.2%。其中,“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会减少艾滋病传播”等问题知晓率较低,分别为89.8%、91.8%。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见表1。对文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吸毒者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情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文化程度高的吸毒者知晓率(96.7%)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吸毒者(79.9%)(2=573.21,P<0.001)。
表1 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n=13969)
2.3 吸毒行为 所有调查对象中,7127(51.0%)人有注射吸毒史,注射吸毒人群中,5916(83.0%)人自述在入所前1个月曾注射吸毒过,其中465(7.9%)人在入所前1个月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425(7.2%)的吸毒者最近1次吸毒时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
以“最近1个月吸毒人群是否共针”为因变量(1=共针,0=不共针),以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变量及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最近1个月吸毒人群是否共针与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均有关,与婚姻状况无关。以“最近1个月吸毒人群是否共针”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对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P<0.05的变量带入模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外省/外籍、年龄偏低、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更倾向于共用针具,见表3。
2.4 性行为 全部调查对象中,12.8%的吸毒者自述在入所前1年有过商业性行为。其中,19.4%的吸毒者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仅55.4%的人群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仅70.1%使用了安全套。对与商业性伴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变量及赋值,见表2。以“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为因变量(1=使用安全套,0=不使用安全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与性别、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均有关,与年龄无关。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本省户籍、文化程度越高的吸毒人群在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更倾向于使用安全套,见表4。
2.5 干预和HIV动员检测 近1年中,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措施(包括安全套宣传发放、艾滋病咨询检测、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同伴教育等)的吸毒者为9413人,干预覆盖率为67.4%。社区吸毒者人群的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吸毒人群的干预覆盖率(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691.29,P<0.001)。27.8%的吸毒者在最近1年里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晓自己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与以往的研究报道基本相似,以男性(91.4%)、青壮年(71.2%)、初中程度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0.4%)的流动人口为主。
调查发现,云南省吸毒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地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要高。2002年云南省首轮静脉吸毒人群行为监测时,被调查对象知道HIV预防方法的比例57%,正确认识AIDS传播途径的比例30%,2013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1.3%,可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此外注射吸毒人员最近1个月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43%下降到2013年21.4%,且低于其他省份,说明云南省在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方面收效较好。但吸毒者中部分人仍然存在注射吸毒、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这些高危行为大大提高了艾滋病传染风险。由此可见,仅加强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须将健康教育与清洁针具、安全套发放并重,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本次调查的吸毒者人群中,社区吸毒人群的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人群的干预覆盖率(61.4%),因此仍需加强对戒毒所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2005年开始,云南省对在监管场所对所有吸毒人群提供主动HIV检测,美沙酮和清洁针具交换平台也开展了HIV动员检测。而调查结果显示,仅27.8%的吸毒人群在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晓自己的检测结果,该结果提示,吸毒人群的HIV结果告知(特别是阴性结果的告知)和综合防治工作仍有待加强。此外应进一步加大对吸毒人群HIV检测的宣传教育,采取更加方便可及的检测策略,提高吸毒人群HIV检测的覆盖率。尽管目前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从2005年的7.5% 一直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6%,但由于云南省地处边境,受“金三角”毒品交易和流动影响较大,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依然是云南省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