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制贩冰毒和走私制毒化学配剂猖獗

2013年7月5日 470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冰”毒是指以天然麻黄素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或 “脱氧麻黄素”。因其固体形状为结晶体,颇像冰糖,故俗称 “冰”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一代毒品。

“冰”毒早年曾在日本、韩国流行,因日、韩扫毒,而使制 “冰”基地转至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冰” 毒泛滥成灾。据台湾方面公布的数字,全岛有吸食“冰”毒的瘾君子20一30万人。1990年,台湾警方开展了对“冰”毒的大扫荡,迫使台湾一些制贩“冰”毒的老板和技师转移到大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查获来自境外和台湾的犯罪分子在沿海一带加工制“冰”的案件,且数量巨大。

例如,1992年9月,福州市公安机关捣毁香港毒枭李秋萍、余钦乾等人在福州、长乐两地制造“冰”毒窝点,缴获“冰” 毒310千克,“冰”毒半成品261. 25千克。审查中还发现:已有800千克“冰”毒被走私到日本和中国香港。

1993年2月24日,在公安部组织协调下,广东、福建、上海公安机关与香港警方密切配合,破获一起制贩“冰”毒的特大案件。抓获案犯56名,其中有境外人员9名。缴获“冰”毒 423千克、“冰”毒半成品315千克、制毒原料麻黄素5 000多千克,摧毁境外不法分子设在广东和福建的7个秘密加工点。

1995年3月-9月,广东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统一行动,其中仅缴获“冰”毒一项,就达460千克。

1995年l2月,福建省平潭县公安局查获一起走私“冰”毒的案件,抓获台湾毒犯戴武纪等6人,缴获“冰”毒320千克。还是在同一个月,福建省泉州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台湾毒犯制贩“冰”毒案,当场缴获“冰”毒68千克,手枪11支,子弹 250发。

据有关专家介绍,制造“冰”毒的技术,其实并不很复杂,因而其传播速度惊人。自从台湾毒贩将制“冰”的技术传入大陆后,很快就深入到内地,甚至在首都北京也查获了制造“冰” 毒的案例。 1993年12月18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本市首例制造、贩卖“冰”毒的特大罪案。被告人郭飞利、魏忠义等人,购买右旋麻黄素总计1 150千克,制成“冰”毒381千克并将其贩卖。该案主犯郭飞利、魏忠义被判处死刑,

上述情况表明,制贩“冰”毒的来势凶猛,发展极其迅速。由于制造“冰”毒的技术并不复杂,而获利更高,致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争操此业。随着制“冰”技术的流传,土生土长的大陆人很快也卷入了制造“冰”毒的行列。且吸食“冰”毒成瘾更快,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制造“冰”毒的原料主要是麻黄素。我国是天然麻黄素的主要产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发现由我国向境外走私麻黄素及其他制毒化学配剂的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这种情况早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苗头。

毒品检测网

客服微信:dupinjiance

文章评论